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

[轉錄] 1997 亞洲金融風暴

原文上下 PO於 http://www.rusrule.com

1997 亞洲金融風暴 (事件演進)

最近一些國家因為外資的大幅撤離引發本國貨幣、股市大幅重挫(如越南、冰島),引發不少人重新討論亞洲金融風暴再發生的可能性. 1997年間剛好我在紐約念書, 也親眼看到我韓國泰國同學們在那段期間內的變化, 基本上, 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主要的東亞國家都受到嚴重影響, 特別是香港、南韓、泰國和印尼首當其衝, 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多受波及, 只有台灣、中國大陸相對影響較小。其實,當時中國大陸仍屬於初開放, 金融管制仍很高, 台灣才是少數真的逃過亞洲金融風暴的地區(雖然隔年就發生了本土型風暴,國產車、長億等多家上市公司發生財務問題), 這樣的成就, 當然成為當時行政院長蕭萬長的最大政績. 追古溯今, 我想就利用颱風天整理一下亞洲金融風暴的前因後果, 以及討論一下如果再次發生類似情況, 台灣可能的情況.

成因:

討論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前因, 要先了解當時的背景, 其實在金融風暴發生前幾年, 正是電腦正開始普及的時間, Compaq 首先把PC訂單外包給台灣, 在美國推出USD999的“破盤價”, 帶動了PC走進家庭.也相對帶動了其他主要的電腦公司如IBM, HP…等將電腦外包的風潮. 大量的電腦需求和隨後的手機需求, 帶動了整個電子業的興起. 特別是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的成功範例, 帶動了整個區域國家競相投入大量資源在這些”高科技“產業.而當時股市也多給了這些”高科技“公司相當高的回報, 於是, 更多的借貸, 更多的投資都相繼投入了這條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高科技不歸路.

但是沒有人去想到, 在這幾年, 亞洲區最大的巨龍─中國, 也開始對世界招手, 代工業的主要推手─台灣, 在語言文化的优勢下, 率先大量投入在中國設廠, 接下來是美國、日本和韓國爭相投入, 而身為代工市場下一層的東南亞國家, 只能眼望著資金和技術一步一步抽離, 剩下的只是政府和民間大量的借貸投資和閒置的產能.

於是, 一些國際型的投機基金開始看上了這一塊的“不平衡”.以擅長於攻擊貨幣的索羅斯( Georage Soros)量子基金和羅伯遜(Julian Roberson)的老虎基金開始在1997年7月大量放空泰銖, 進而迫使泰國政府放棄和美元長期掛勾的匯率, 採行自由匯率, 泰銖開始大量貶值. 泰國政府開始不足以支付外匯需求, 外資大量逃離, 造成泰國經濟崩潰.

泰國的事件造成外資開始檢視亞洲國家中, 處於和泰國類似情況的國家, 高外債、大量投資的南韓, 於是成為下一個目標, 1997年10月泰國事件開始在南韓重演, 韓圜重貶, 股市也重挫. 驕傲的韓國人逼不得已向IMF請求支援, 並訂下對韓國人而言近似“喪權辱國”的條款. 和泰國不同的是, 日本持有大量的韓國公司債或投資, 韓國的重挫, 引發了日本金融業的問題, 為原本本來就問題的日本金融業, 無異是雪上加霜.

接下來的時間內, 亞洲金融風暴如瘟疫般,在亞洲肆虐, 菲律賓、印尼、寮國等這些體質本來就不佳的國家無一幸免.

1998年8月, 在亞洲金融風暴差不多都掃一圈之後, 港幣成為惟一和美元仍維持固定匯率的貨幣, 也是當時亞洲最貴的貨幣. 於是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決定重施故技, 大量在市場上放空港幣, 並利用放空拿到的權利金再拿來放空港指期貨. 他們打的如意算盤是, 如果港府要救港幣最好的方法就是調高利率, 但是調高利率會使股市下挫, 打定主意, 港府只能二者擇其一. 而不論港府怎麼作, 這些避險基金都可以從中獲利.

結果港府在北京的支持下, 不但大幅調高利率, 同時動用外匯存底(花了105億美元)大量購入香港股票, 持有港股高達7%左右. 最後在當年的8/28日期指結算造成這些套利基金的大幅虧損. 這些購入的股票, 港府一直持有到1999年, 才以ETF盈富基金方式上市賣出.

附件:
國家 1997年7月~12月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
菲律賓 -41.5%
馬來西亞-41.5%
印尼 -61.1%
新加坡 -16.0%
台灣 -16.3%

結束:
亞洲金融風暴的結束, 除了避險基金在香港和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同樣堅守固定匯率,不惜用外匯來支撐匯率)吃了大虧之外, 最重要的是1998年8月間這股倒閉風吹向了俄羅斯, 俄羅斯宣佈停止支付外債. 影響所及, 引發了著名的LTCM倒閉事件, 進而迫使美國FED介入干預. LTCM的影響, 除了讓美元開始走貶, 讓原本對美元貶值的東亞國家可以鬆口氣外, 重要是美國本土金融業開始收縮資金, 法人投資者也開始對於投資這類避險基金引起戒心. 在資金鏈下降下, 這些避險基金開始逐漸撤離亞洲, 而亞洲金融風暴也在1998年底宣告落幕.

0 意見: